鸕鶿、鴛鴦、綠翅鴨……
最近,漫步在湘湖邊的市民時常能看到三三兩兩的鳥兒或在水面展翅飛翔,或停在湖中央的小島上嬉戲。眼下正值冬候鳥遷徙的時節,這兩年,隨著湘湖的生態越來越好,來過冬的候鳥在數量與品種上都有所增多。
那么,在寒冬時節,蕭山常見哪些鳥兒?它們從哪里來?蕭山又有哪些觀鳥勝地?我們為讀者一一道來。
湘湖迎“客”來
可以看到這些冬候鳥
“打鳥”,是攝影愛好者之間一個約定俗成的詞匯,意思是用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鳥類的照片。在蕭山“拍鳥群”里,活躍著20多名喜歡拍鳥的攝影愛好者,華偉校就是其中之一,大家都叫他“老灰貓”。今年是他第六年在湘湖拍鳥,鳥兒的照片已存滿了他的兩個硬盤。
這個時節的湘湖,我們可以看到哪些冬候鳥?“來得最早走得最晚也最常見的是普通鸕鶿,10月初就來了,要到來年3月份才走。”華偉校說,綠頭鴨也是年年報到,但數量不固定,它們喜歡群體一起活動,一組組地活躍在湖面上。
與綠頭鴨成群結隊不同,鴛鴦是成雙成對出現。每年10月它們告別寒冷的北方,一路往南,在湘湖邊停下腳。整個冬天,它們圍著湘湖覓食,吃飽了就立在湖邊的樹樁上,曬曬太陽、談談戀愛,偶爾還會拗拗造型。
蒼鷺算是湘湖里的“稀客”,在湘湖二期、三期運氣好,你可能就會“邂逅”它們。蒼鷺的體型比大家常見的白鷺要大,飛起來的姿勢也氣勢不凡。蒼鷺,別名“灰鷺”“灰鸛”,相比常見體型60厘米左右的白鷺來說,體長近1米的蒼鷺確實顯得“威風凜凜”。
蕭山冬候鳥和遷徙過境鳥
共有幾十種
冬候鳥是指從北方到南方來過冬的鳥類。冬候鳥有些會在蕭山過冬,有些只是遷徙經過,這樣的鳥就叫遷徙過境鳥。蒼鷺就屬于冬候鳥,一般10月份從北方飛到蕭山,停留一下飛到更南的地方,偶爾也會留下來過冬。
區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孫炳良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和鳥類“打交道”已10年,對冬候鳥和遷徙過境鳥有一定了解。他說,像蒼鷺這樣的冬候鳥,在蕭山并不少見。比如最常見的鸕鶿、鴛鴦、綠翅鴨等,都能在蕭山發現。
“錢塘江是候鳥的遷徙通道,大部分候鳥都是沿著江一路南飛而來。江邊有很多食物,跟著‘食物’遷徙是最好的選擇。”孫炳良說,“在蕭山過冬天的候鳥數量不是很多,大部分候鳥是在蕭山停留一段時間,繼續往南飛。近年來蕭山較常見的冬候鳥和遷徙過境鳥保持在幾十種。”
這些地方可觀賞鳥類
請善待它們
根據調查和文獻記載,我區鳥類資源相當豐富,目前共記錄鳥類306種,隸屬18目60科,其中以雀形目最多,有141種,占全區鳥類總種數的46%;其次是鸻形目,共57種,占18.6%;第三是雁形目,共24種,占7.8%。
錢塘江畔江海濕地、湘湖、三江魚浦、石牛山森林公園、楊靜塢森林公園、大巖山森林公園等地,是比較適宜觀測鳥類的地方。在錢塘江出海碼頭,能觀測到白鷺等;三江口,能觀測到牛背鷺等;在石牛山森林公園、楊靜塢森林公園和大巖山森林公園,也能觀測到不同品種的鳥。一天中,鳥類在清晨和傍晚時最為活躍,所以這兩個時間段適合觀鳥。
接下來這段日子,候鳥會和我們一起在這個城市生活,請善待它們。畢竟,觀鳥賞鳥是一件趣事,請大家在觀鳥時不要太接近,不要大聲喧嘩,也不要隨意投食,以免驚擾到這些遠方來客,遠觀便是最好的待客之道。當然,我們可以用相機或手機記錄下鳥兒們或飛翔、或覓食、或休憩的美麗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