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在地鐵口邊吃包子邊看書復習。
12月11日晚上8點多,一對40歲出頭的夫妻走進了余杭區仙林派出所。
“肯定是你前一天太兇了,他才悶聲不響出去了……”妻子情緒很激動,一直埋怨丈夫。再看丈夫,話雖不多,眼眶卻紅紅的。
有什么事情能把他倆急成這樣?民警一問,不出所料,他們14歲的兒子不見了。
出走前,他收好了家里曬著的衣服、被褥
出走的男孩叫小敏(化名),初中生,一年前隨父母來到杭州生活。小敏個性挺要強的,前段時間,由于身體原因,學業落下了不少,因此,近來他在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比較大。
事發前一天,因為作業的問題,小敏受到了父親的訓斥。憤怒中,父親一時沒收住嘴,吼著要小敏“滾出去”。萬萬沒想到,這句話就像一根刺,扎進了小敏的心里。事發當晚,父母下班回家后,發現小敏遲遲不歸,便呼叫了他的電話手表,沒想到電話手表已經關機……
察覺情況不對,小敏的父母立即出去找,沒有發現任何線索。眼看天色已晚,室外的氣溫也越來越低,夫妻倆沒有辦法,只好跑到派出所報警求助。
小敏的母親告訴民警,她實在想不出兒子一個人能去哪里,擔心得不得了。“家里曬著的衣服、被褥,他全部幫我們收好了,家里有千把元現金,他帶走了700多元。”她說,除此之外,小敏只帶走了書本、作業,以及一頂帳篷,“他有點‘英雄夢’,但他才14歲,一個人在外面該怎么辦啊……”
值班民警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立即與綜合指揮室值班隊員啟動了派出所“智慧小腦”勤務機制開展巡查,并根據已掌握的線索,指令巡邏警力留意小敏的下落。通過視頻追蹤,民警發現,當天傍晚,小敏曾出現在花園街。當時,小敏帶的“裝備”可不少——除了肩上的背包,他的雙手還拎著3個大包。小敏在街上徘徊了一陣,隨后坐上一輛公交車,于當天傍晚6點半到達地鐵5號線綠汀路站A口。在地鐵口,小敏似乎不知道該去往何處,遲疑了一陣后,才乘電動扶梯進入站內,從視頻畫面中消失了……
“借光”看書復習,這一幕太出人意料
地鐵5號線被稱為“換乘之王”,民警判斷,小敏有可能乘坐地鐵前往主城區,便立即通過余杭公安分局向杭州市公安局匯報,請杭州地鐵各出站口的屬地派出所協查。同時,民警建議小敏的父母留在地鐵站內,查看站內的視頻畫面。然而,小敏的父母很快從地鐵站里傳回了消息——小敏根本沒有坐地鐵。
既然如此,小敏肯定還會在綠汀路地鐵站周邊出現。于是,民警繼續調閱相關路段的視頻畫面,果然在地鐵站D口附近的視頻畫面中發現了小敏的身影。
視頻時間當晚9點10分,小敏出現在地鐵站D口,手上已沒有了之前的大包小包。他坐到地鐵口的石坎上,將一本書攤到雙腿上打開,然后一邊吃著不知從哪里買來的包子,一邊借著地鐵口的燈光復習。地鐵口人來人往,人們大都提起領子,縮起脖子,行色匆匆,小敏卻似乎沒受他們的影響,顧自看書。直到有個發傳單的人走到跟前,小敏才抬頭看了對方一眼,然后繼續看書。視頻時間當晚9點半,小敏可能是太冷了,站起身來,拿著書本邊看邊踱步,之后慢慢地走出了視頻拍攝范圍。
站在地鐵站D口,小敏的父母環顧四周,只見連片的空地,早已沒了兒子的蹤影,該上哪兒去找兒子呢?不過,派出所值班室里,正在視頻追蹤的民警卻有了大致判斷:小敏的行李都不見了,說明他肯定在地鐵站周邊找到了落腳點。果然,繼續追蹤視頻,民警在地鐵站A口附近的一條河邊發現,那里隱約有一些亮光,借著微光還能看見一頂帳篷。
當夜11點05分,小敏的父母在手電筒的照射下,慢慢走向河邊的一塊空地。手電筒光束中,他們看到的是早已準備好鋪蓋,蜷著身子躺在帳篷里的小敏。“你怎么會一個人到這種地方來?”看到兒子,母親忍不住哽咽了,忙不迭地收拾起了帳篷里的“細軟”。父親也許是明白了自己教育兒子的方式有問題,一直沒吭聲,似乎是擔心自己貿然開口,會再次傷到兒子。小敏的表情有些復雜,愧疚中帶著一點不甘,或許是因為那顆不服氣的少年心,又或許是因為這場僅實現了一半的“英雄夢”。
冬夜里,一家三口回家的腳步踩得石子地沙沙作響。小敏父子一路上始終沒有說話,這沙沙聲在夜色中顯得格外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