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小夢想,國家大規劃。
“十四五”規劃的是國家大政方針,匯聚的是人民的夢想期盼。
習近平總書記說,五年規劃編制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順應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今天,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召開,會上將審議通過《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這是杭州“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雛形。接著根據這份《建議》,將形成杭州“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之后再對草案進行論證,在明年的市人代會上審議通過后,最終形成《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
規劃綱要,就像是杭州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它將明確“十四五”期間杭州發展的戰略導向、指導思想、基本要求、發展目標、具體舉措,并對百姓關心關注的民生服務領域作出具體謀劃。
這些“具體舉措”從哪里來的?
歸根到底,就是民意,來自千萬市民百姓無數條意見建議。
9月24日起,杭州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杭州市決策咨詢委員會、都市快報聯合推出“建言杭州‘十四五’獻計城市新發展”網上意見建議征集活動。
截至12月4日,都市快報通過調查問卷、官方微信微博、郵箱及熱線電話、專家智庫等渠道,收到各類意見建議1087條,覆蓋全市所有區(縣、市)。
這些意見建議涉及醫療衛生、教育幼托、交通出行、養老服務、重大建設、社會治理、宜居生活、文化體育、創業創新、生態環境等方方面面:希望閑
林能通地鐵、希望古蕩小區能拆除重建、希望望江新園一園能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百姓的期盼,細化到樁樁件件。
我們把這1087件都整理出來了,數據分析市民都在關心啥?
數據顯示,交通出行,依然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領域,內容涉及公交建設及配套設施、地鐵規劃和建設、高鐵規劃和建設、城市道路、出行最后一公里、綠色出行、擁堵治理等。
但和往年相比,大家關心的重點,從交通擁堵治理變成了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其中,呼聲最高的是地鐵——
“西溪山莊居住群體眾多,地鐵意愿強烈,希望早日設地鐵站點”;
“閑林工業園地鐵希望早日落實”;
“蕭山南片地鐵希望早點建起來,市中心工作的人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間加起來要3個小時,租個房子覺得可惜,回家又覺得太久,心累”;
“建議將杭州地鐵3號或9號線進一步延伸至臨平東北部的運河街道一帶,以方便轄區內廣大居民、正在建設中的浙江理工大學時尚學院師生學習、工作和出行”;
……
關于杭州地鐵四期規劃,有市民建議,除了做好地鐵快線、普線和市域線的規劃外,還應確保杭州大城西地鐵南北連接(地鐵12號線),做到大城西地鐵成網,加強富陽、之江、三江匯地區與城西科創大走廊以及杭州西站的聯通,減少主城區擁堵。
鐵路方面,有專家建議沿杭長高鐵,建杭州南至義烏線路;新建寧杭溫雙線普鐵,在安吉、臨安、富陽等縣(市)設站停靠;有臨安區居民說,杭州沒通高鐵的只剩臨安了,希望杭臨績鐵路盡快建成通車。
另外,關于水上巴士,市民也有很多不錯的想法。
還有市民建議清吟街向東延伸至錢江新城,向西對接平海路,取名平海路,以緩解慶春路和解放路東西向交通壓力,方便市民前往浙一、浙二醫院就醫。
除了交通,大家關心的事兒還有很多。
老舊小區改造呼聲最高項目
——加裝電梯
涉及宜居生活的市民建議,總量位于第二,具體包括老舊小區改造、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小區配套設施建設、緩解停車難、物業管理、拆遷安置、公租房建設等。
宜居生活,首先是居住環境。去年,浙江省對省市縣三級民生實事進行梳理,老舊小區改造事項位列全部50類民生實事項目第7位,在城鄉建設領域中高居第2位。在省發改委所做的3萬份問卷調查中,70%的受訪人員希望對老小區進行改造。
去年以來,杭州初步確定計劃改造950個小區、1.2萬幢、43萬套、3300萬平方米。
我們這次也征集到了很多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建議——
“上城區大學路12號一帶的房子(原杭七中旁邊),三層簡易房,1984年左右造的,也該改造了。”
“古蕩小區有的樓層板還是預制板,5樓客廳倒水直接到2-3樓客廳,這樣的老舊小區,希望拆舊翻新。”
……
而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希望把加裝電梯列入其中,成為最高呼聲——
“小區綜合改造,大大提高百姓生活質量,提升了人的幸福感。現在通盤考慮了停車、 管線、安防等,建議也把加裝電梯列入其中,早日解決高樓層住戶老年人的出行問題。”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市民有訴求,但操作中也有現實困難,如何化解鄰避效應?
有市民建議,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政策的頂層設計需盡快改進,“比如,能不能讓底層的居民有獲得感,從而推動整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杭州第二機場意外紅了
能不能建在“我們這里”
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市民關注度也很高,比如重大交通樞紐、科創平臺、科研院所打造等。
“十三五”期間,杭州形成了兩大城市中心,一個是延安路及近湖地區,主導功能包括商業、旅游、金融等;一個是錢江新城和錢江世紀城,主導功能為行政、商務、商業、金融。
市政府參事、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湯海孺建議,“十四五”期間,杭州還應該打造“第三中心”,圍繞“科學中心”,主攻科技、創新、產業等。
他認為,杭州第三中心應由南湖、高鐵西站、科文中心以及北部瓶窯良渚組成的組團。包括三個分中心:南湖科學中心、高鐵西站交通樞紐中心、大走廊科文中心。
這個建議得到很多市民支持。“希望‘十四五’能加快杭州第三中心(科技文化)的建設,為杭州西部增添一個市中心”“杭州第三中心建議以杭州西站、杭州云城建設為依托,為杭州西部人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
當前,杭州市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82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6萬,且杭州蕭山機場客流吞吐量已趨近飽和,為此,有部分市民建議杭州應該考慮建設“第二機場”,而且希望機場布局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區縣——
“強烈建議杭州第二機場布局大城西或大城北方向,帶動臨安、安吉湖州等方向的經濟”;
“我建議第二機場建在桐廬、建德,加快大杭州西部經濟建設”;
“我建議杭州第二機場建在南邊的諸暨、義烏,提升浙中輻射和杭州義烏間的聯動,對浙江整體發展更加有益”;
……
還有市民特別是余杭市民建議提高辦事效率的:“我們在余杭中泰這邊,辦事要跑到臨平的區政府,60多公里,來回要將近一天時間成本,太不劃算了,有沒有辦法提高效率?”
希望規劃建設一個集大成的博物館
希望開放錢塘江夜游項目
如何讓杭州更“好玩”?網友也操碎了心。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杭州亞運會即將舉辦,讓市民群眾更加關心杭州的文化體育事業——這方面,市民也提出很多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有關注世界遺產、文化古跡保護與開發的——
“杭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目前擁有三大世界遺產,在做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還要努力推進南宋皇城遺址、錢塘江古海塘、天目古窯、跨湖橋和西溪濕地等歷史悠久且特色鮮明的遺址的重點保護和考古發掘,做好繼續申遺的準備,打造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名城的金名片”。
“富陽區新登鎮的新登古城墻和古城河,是浙江省乃至江南地區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城區。希望可以升級至省級和國家級文保單位,期盼新登古城可以和南京古城一起作為明代古城墻系列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有針對雙西一體化保護提升的——
“加快推進雙西合璧,希望雙西在交通、信息、管理上能有大跨越式的進步,希望能將雙西水運打通,恢復以前的雙西水上旅游,助力杭州‘濕地水城’的建設”。
有對文化旅游、博物館建設、旅游新區塊發掘、數字旅游、夜經濟打造,提出具體意見建議的——
“目前杭州的博物館數量不少,但地域分散,能否建一個能讓游客參與動手、直接體驗的綜合性博物館,集杭州各大博物館的精華于一體,集城市特點獨特景觀于一體,也可以說成是各類博物館的窗口,讓游客感受空中俯瞰的城市,體驗勇立潮頭的澎湃,織造一塊方巾,制作一件瓷器等等,打造真正的國際休閑之都”;
“建議杭州可在運河沿岸、長河古鎮(白馬湖)、錢江世紀城體育場裙樓、南宋小鎮等地選址,設立民辦博物館,出臺扶持民辦博物館政策措施”;
“發揮城市文化底蘊厚實的優勢,建造一到兩個大型的、游客體驗參與度高的文化娛樂體育設施”;
“杭州應該將錢塘江打造成一張亮麗的品牌,設計錢塘江夜游的具體項目,可玩可看能吸引人”。
希望每個社區建一個平價老年食堂
希望發展“在線經濟”
“我們家”的事,“十四五”能不能幫著解決?
看病、上學、就業、養老……這些事,每家每戶都涉及,這次我們收到的意見建議,這方面內容也不少,主要涉及醫療設施建設、醫療報銷、智慧醫療、晚托班、教育資源配比、教育改革等——
“希望城市規劃加大對城東及下沙區塊城市配套建設,包括大型醫院、大型圖書館、大型游樂場”;
“希望提高鄉村預防疾病能力,能提供大病早篩、重疾保險等服務”;
“農村到城市大醫院看病的轉院證,建議取消,太不方便,也不夠人性化”;
“希望小學可以推行晚托班,建議引入校外優秀培訓機構,一來解決師資不足問題,二來方便學生和家長”;
……
有網友特別提到,杭州應該進一步把握后疫情時代經濟模式的發展機遇,加快發展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直播帶貨、游戲服務等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崗位,吸引更多人就業。
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養老機構建設、養老設施配套等養老問題,這次也多次被提及——
“希望多建公辦敬老院,將所有的敬老院建成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定時發布在報紙、互聯網上,供老年人查看地址、價格等情況”;
“強烈呼吁在每一個社區建一個平價老年食堂,以解決老年人的就餐問題,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社區老年食堂不能光追求便宜,也要兼顧多層次需求,美味才能吸引人”;
“現在杭州到處都是數字化,這很好,但也要考慮老年人的使用,字體設計要大,廣告頁面要少,簡單易懂些”。
在這次意見征集中,我們除了“百姓說”,還推出了“專家談”欄目,既歡迎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談談愿望、暢想未來,也邀請專家學者,從專業角度專題發聲,一起為杭州“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
一起來看看部分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
湯海孺:市政府參事、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建議方向:城鄉規劃
建議內容:要提前布局“杭州科學城”,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留好空間;加快謀劃杭州第三中心,啟動湘湖及三江匯流“未來城市實踐區”。
陳前虎:浙江省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院長
建議方向: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
建議內容:“十四五”時期杭州空間開發要避免圈層模式,盡量采取“節點—走廊”模式。城市規劃建設中,精雕細琢重塑城市建成環境,讓市民更舒適、更愉悅、更幸福。
梁雪松: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旅游學院原院長、浙江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
建議方向:城市旅游規劃
建議內容:“十四五”時期杭州要特別注意“舒適物”的打造。把城市的每一個點,打造得讓人感覺舒適,銜接得非常到位,讓游客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葉鐘: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教授
建議方向: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先進制造業
建議內容:通過優勢產業生態建設帶動制造業全局建設,尤其需要重視制造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將數字產業與制造業結合起來,將數字和工業結合起來。
包志毅: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名譽院長、教授
建議方向:打造“花在景中、城在園中”的城市格局
建議內容:堅持“世界一流全域大花園”總定位的基礎上,通過節點樞紐、重大項目來推動杭州風景園林城市形象的建設。同時,通過舉辦一次重大展會提升國際影響力。
歐榮: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
建議方向:杭州如何提供國際化的服務接待海外來客
建議內容:小到公共場所的標志標牌,大到各區政府的官方網站,都需要提供良好的英文環境。建議建立一個多語種咨詢中心,提供翻譯服務。
吳建榮:浙江中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級經濟師
建議方向:文化產業發展讓城市更有生命力
建議內容:文化產業跟其他制造業不一樣,在加大力度的同時,規劃上也需要有一些明確的方向。杭州全域旅游要先行一步,關鍵詞應該是“文化”,文化產業如何通過文創,結合文旅來體現,“十四五”規劃里要進行完善。
楊建軍.:浙江大學建工學院區域與城市規劃系教授
建議方向:如何打造“宜居天堂”,提升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建議內容: 杭州“十四五”規劃編制以“宜居天堂”為奮斗目標之一,發展邏輯要從規模思維向品質思維轉變,把重點放在對存量的改造提升以及城市更新上。
邱高興: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院長、教授
建議方向:杭城如何更有氣質、更有內涵
建議內容:“十四五”規劃中加入杭州歷史文化資源基因解碼的工作。從操作的角度把文化資源具體化,分成基本的要素、元素、類型,通過表單的形式進行羅列和梳理。
傅慶林:浙江省農科院環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書記、副所長
建議方向: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大健康產業建設
建議內容:從生產、檢測、準入、銷售四方面入手,加強杭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質量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