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企業招聘殘疾人就業,國家會按吸納就業人數,給企業發放“殘疾人崗位補貼”,如果吸納殘疾人就業比例比較高,還會有“超比例補貼”。
但一直以來,這兩項補貼的申領過程十分繁瑣,讓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很是煩惱。
改變,從“親清在線”平臺上線“用人單位殘疾人就業補貼政策”開始。記者 殷軍領
以前,抱著一摞材料到窗口排隊 一個地方出錯,半天就白等了
知味觀,是杭州市民熟悉的老字號,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知味觀很多美食出自殘疾人之手。
杭州飲食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杭州知味觀副總經理周賽說,知味觀每年吸納二三十位殘疾人就業,他們來自浙江特殊教育學院、杭州市楊綾子學校等。
之前辦理這兩項補貼,需要收集殘疾員工的殘疾人證、勞動合同、員工工資明細等一摞紙質材料,到現場窗口排隊申報。一般是2個月后,才能拿到補貼。
杭州名可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人事經理呂愛麗也說,以前,每年申報殘疾人崗位補貼超比例補貼,比較麻煩,準備好資料,揣著公章、營業執照和員工信息一沓資料跑窗口排隊,“輪到我審核才發現,材料有一個地方是錯的,半天就白等了,還得再跑一趟”。
現在申請這兩項補貼,“一鍵搞定”
現在申請這兩項補貼有多方便?用周賽的話說就是“一鍵搞定”:只要在“親清在線”平臺點擊“上年度殘疾職工申報”和按比例就業補貼“兌現”鍵,補貼款馬上到賬了。辦理過程有什么不懂的,每個頁面都能點擊客服——“親清D小二”進行咨詢。他們可不是呆板的機器程序,而是實實在在、經驗豐富的一線窗口工作人員。
改變不單單是便捷的體驗感,還有溫暖的幸福感。
因為殘疾人數據是隱藏保護的,呂愛麗并不知道去年公司有沒有招聘殘疾人,她登錄“親清在線”平臺,點擊“兌現”才知道,去年公司吸納了一位殘疾人就業,按規定公司可以拿到補貼款2010元(杭州月最低保障工資)。
“真的沒想到,雖然錢不多,國家想到我們了,感謝感謝!”呂愛麗說。
企業和窗口工作人員拍手歡迎
這是一次完美的改革
市審管辦相關負責人說,“親清在線”平臺方便了企業辦事,也解放了辦事的窗口人員。
之前“用人單位殘疾人按比例就業補貼”辦理時間為什么那么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企業需要將殘疾人職工就業情況申報的印證材料,通過線上上傳或者線下窗口申報的方式提交給區、縣(市)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就業服務機構人工審核無誤后,出具崗位補貼和超比例補貼的具體金額。
目前,全市8000多家用人單位,共吸納約2.1萬名殘疾人就業。每年殘疾人職工就業申報審核的時間集中在2-3個月,2.1萬人總共有5萬多份紙質材料,全市13個區、縣(市)加上錢塘新區,共設有14個殘疾人服務中心,每個中心2-3個工作人員,要審核5萬多份資料,工作量可想而知。
“如果是數據差錯,對企業的影響就很大了。”市殘疾人服務中心副主任駱中禮告訴我,國家規定所有用人單位均要按不低于本單位職工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法定比例的,要向稅務部門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企業按比例要吸納3.2個殘疾人就業,實際核算出來只有3.1個,0.1的差別看起來微乎其微,但如果這家企業職工平均工資達到10萬元,那就要多繳納1萬元的殘疾人保障金。”
“親清在線”平臺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依托“城市大腦”豐富的數據中樞接口和強大的大數據運算能力,“親清在線”同時打通了8個數據系統接口,將辦事環節從原有8個環節減少到2個環節,辦理時間從3個工作日,縮減到現在的1秒。
通過“親清在線”平臺,可以自動抓取企業申報信息,減輕了工作人員負擔,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真正實現了用人單位“零紙質”“零人工”“零時限”“零跑次”;同時,平臺會對抓取信息進行智能化秒級判定,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干預和出錯率,保障了企業和殘疾人的權益。
“企業和我們殘聯窗口工作人員都拍手歡迎,對我們來說‘親清在線’真的是一次‘完美的改革’。”駱中禮說。
打造“線上行政服務中心”
建設無感的智慧審批城市
殘疾人崗位補貼兌付,只是“親清在線”眾多智能服務功能之一。截至11月23日,“親清在線”已正式上線98個企業高頻事項,29個事項實現自動秒辦。
市審管辦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市審管辦將按緊緊圍繞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總目標,打造“線上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無感的智慧審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