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因運河而興,成就了“錢塘自古繁華”的盛景。大運河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對其保護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區人大常委會一直高度重視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工作,在去年全力推動大運河沿岸老岳廟的整治修繕基礎上,今年持續發力,為大運河奔走呼吁。
日前,區人大常委會對全區文物保護,尤其是浙東運河蕭山段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情況開展視察活動。視察活動創新方式方法,通過“對比”的方式察看了浙東運河濱江段與蕭山老岳廟區塊段的現狀,讓與會人員直觀感受了在文保工作認識、措施和實際效果上的差距,達到“紅臉出汗”的效果。“濱江在運河的保護上確實做得不錯,蕭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代表們一邊看一邊感慨。
浙東運河蕭山段西起風情大道同星橋,東至衙前鎮明華村,流經北干、城廂、新塘、衙前、瓜瀝等鎮街,總長22.6公里。沿線歷史文化遺產、遺跡眾多,有國保單位1處,包括浙東運河河道和古纖道;省保單位2處,分別為蕭紹海塘和衙前農協舊址;市保單位12處,文保點5處。其中以老岳廟、祇園寺、江寺為代表的寺院和以夢筆橋、惠濟橋為代表的古橋是蕭山兩千年建縣史的見證,是蕭山歷史文化的根脈所在。
近年來,蕭山在浙東運河的保護上做了很多工作,如從2017年開始我區對浙東運河蕭山段開展綜合整治,主要對河道沿線進行截污納管、清淤疏浚、提升水質,為遺產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空間。2019年以來,全面推進控規全覆蓋工作,涉及運河的7個控規全部進行了修編,嚴格落實保護管控的相關要求。
在察看現場和聽取部門工作匯報的基礎上,視察組對存在的困難問題不藏著掖著,如代表提出認識不高力度不大、缺乏頂層設計、文保工作人員專業性不夠等問題,直陳痛點,直指問題,“辣味”十足,體現人大監督的剛性。同時以清單的形式交區政府及部門辦理,要求條條抓落實,報送整改落實情況,逐條銷項,形成監督閉環,確保監督實效。
令人欣喜的是,位于運河畔的江寺,將變身為運河文化展示館,目前場館改造已經啟動,有望年底前正式開放,成為保護、展示大運河的重要窗口。而人大代表們期盼,這樣的好消息再多一些。
“希望老岳廟修繕后,與蕭山的江寺、祇園寺等串珠成鏈,帶動蕭山運河文化帶。并在此基礎上,植入文化品牌、融入文化個性,集聚商業會展、旅游休閑等產業,恢復并創新大運河的繁華景象,以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代表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