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滴~”12月10日,在位于杭州市蕭山區寧圍街道的配電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實測現場,隨著工作人員手中的驗電棒響起清脆滴聲,意味著由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自主研發的配電網帶電作業支線搭接機器人順利完成搭接引線作業。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供電可靠性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和智能電網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帶電作業為方式的配網業擴、消缺、檢修已越來越普遍。然而,傳統以帶電作業人員為核心的作業方式,需借助絕緣斗臂車輔助,一旦遇到山地、田野等一些地形較為復雜的作業現場,帶電作業車無法到達,作業人員將面臨無法作業的窘境。
為解決這一問題,蕭山區供電公司依托產業單位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自動化分公司,歷時2年,經過4次升級換代,最終匠心打造了一款能突破作業環境限制、擁有一鍵自動搭接分支線引線功能的人機協同配電網帶電作業機器人。
“在實驗室里,它早已經過溫度、耐壓、電磁試驗等重重考驗,今天在帶電場景的現場應用,實際上也是對帶電作業機器人的一次大考。”經過大量的試驗和不斷的優化,蕭山區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相關負責人許瑞信心滿滿地說道,這個由現場技術人員一路見證成長的帶電作業機器人,已具備了實際應用的能力。
當天,蕭山區供電公司作業人員嚴格按照帶電作業指導書開展測試工作。10點45分,第一臺帶電作業機器人上平臺抵達預定線路;10點55分,第一臺帶電作業機器人下平臺抵達預定線路;11點,上平臺下平臺合為一體……隨著三臺帶電作業機器人準備就緒,作業人員馬肖飛利用手中的PAD操作云臺進行遠程操控,現場響起了機器人作業的低鳴聲。在三條平行的電力線路上,三臺帶電作業機器人分工合作,最終成功完成分支線和主線的自動搭接。三臺機器人共同“上線”的方式,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有了這個‘助手’,只要通過簡單人工輔助和PAD遠程操控,機器人就可自主完成帶電搭接令克上引線作業,還能夠消除地形、桿塔等環境的限制,真正做到帶電作業全覆蓋。”看著機器人在上面“飛檐走壁”,蕭山區供電公司帶電作業項目部負責人丁洪現場為它點起了贊。
據統計,在2019年蕭山區供電公司帶電作業工作中,簡單的帶電拆搭頭作業占據全部10(20)千伏架空線路帶電作業總量的70%以上,這意味著帶電作業機器人技術可適用于大部分帶電作業場景,極大地提升智能化不停電作業能力。
而配電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的未來,還將更加令人期待。“我們將對帶電作業機器人進一步優化,通過完善系統模塊提升人機交互能力,并最終實現5G遠程操控。接下來,我們將以蕭山區配電網為試點,逐步擴大應用范圍,讓配電網運檢更加智能可靠!”蕭山區供電公司分管負責人陳煒表示。(蔡敏燕 鄔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