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體內精準遞藥的“快遞小哥”找到了
浙大學者發明白血病新療法
浙江大學學者近日把死去的癌細胞改造為搭載抗癌藥物的“運輸車”,由此發明出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新療法,有望突破當前白血病藥物治療的瓶頸。相關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在最新一期國際著名期刊《科學進展》。
浙大藥學院院長顧臻教授團隊的這項最新研究,巧妙利用了癌變細胞“骨髓歸巢”的特點。在體外被液氮凍死的癌細胞,回注動物體內后,能靶向到達骨髓。藥物就像搭上了“順風車”,精準到達,有效殺傷白血病干細胞。
團隊成員、浙大藥學院特聘研究員李洪軍說,新療法能提高化療藥物在骨髓內的富集,抑制白血病細胞的增殖。聯合免疫佐劑,還能有效刺激機體對癌細胞的特異性識別及殺傷。
實驗顯示,經死細胞包載的阿霉素,與游離藥物相比具有更長的血液半衰期及更高的骨髓富集,與免疫佐劑聯用后,患白血病小鼠的平均生存期從29天延長至55天。
固守在骨髓巢中的白血病干細胞,是急性髓性白血病發生和復發的根源,而現有化療手段難以對其有效殺傷。化療愈后差、復發率高,患者五年生存期僅為30%,已成為當前白血病藥物治療的一個瓶頸。
專家認為,死細胞“遞藥系統”技術研究有望推動白血病治療醫學的發展。“我們已驗證‘死細胞療法’在動物模型上可有效抑制腫瘤發展、提升生存率,接下來將進一步對其抗癌有效性和安全性作系統評估,推動該技術臨床轉化。”顧臻說。
此外,該研究還有望拓展“利用液氮高效制備死細胞”這一平臺技術,應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療。